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18新利网址多少 >> 股票證券>> 資料信息

某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SCP分析(doc 16頁)

所屬分類:
股票證券
文件大小:
117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銀行, 債券市場, scp分析
某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SCP分析(doc 16頁)內容簡介

某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SCP分析目錄:
一、引言
二、市場結構
三、市場行為分析
四、市場績效實證分析
五、結論和建議


某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SCP分析內容提要:
 第一,支持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目前,積極的財政政策是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核心部分,而過半的國債和所有的政策性金融債都是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發行。2001-2002年銀行間市場國債發行量分別占同期國債發行總量的68.87%、66.19%。

  第二,銀行間市場的存在,為央行公開市場業務提供了操作場所。公開市場業務操作現已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工具,它的基礎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國人民銀行在1995和1996年總結中國貨幣政策十條經驗時,預計要花10年時間才能建立以公開市場操作為主要工具的貨幣政策調控體係(戴根有,2002),而現在中央銀行每周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一次公開市場操作,提高了對貨幣政策的微觀調控能力。但是,由於債券市場的分割,銀行間市場成員目前仍是清一色的金融機構,缺乏實體經濟部門的參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傳導機製的完善。

  2.銀行間市場內部效率:

  第一,銀行間市場為商業銀行調整資產結構,改善資產管理和流動性管理提供了很大方便。現在商業銀行資產中債券比重不斷上升,相對於高風險的貸款資產,利率合適的債券資產是很安全的。通過債券回購,提高了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同時回購交易也大大彌補了同業拆借市場的不足。最近幾年,商業銀行凡是有大的資金進出,沒有一個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貸款,都是通過回購市場解決。在1985年商業銀行要確保支付不出問題,備付金率一般要達到5-7%。現在有了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交易支持後,商業銀行備付金率可以降低到3%左右(戴根有,2002)。

  第二,債券市場的發展,為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提供基準利率做出了貢獻,但是未能形成有效的收益率曲線產生機製。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利率,無論是發行利率還是二級市場交易利率都已實現了市場化。最近幾年債券市場利率已開始發揮金融市場定價基準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之間存在的分割問題,造成同類券種存在一定的差價,影響了市場定價的有效性。兩個市場如果沒有有效聯通,則不可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最有力的實證說明就是債券市場尚未形成合理的收益率曲線,目前中國的收益率曲線呈到U型,長期債券存在利率風險。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商業銀行惜貸現象嚴重,債券投資成為資金的一個主要流向,出現了“長債短炒”現象。2002年30年期國債(02國債5)竟然出現了2.90%的超低發行利率,而同期剩餘期限10年左右的債券市場利率大多在2.70%左右。如果將來出現通貨膨脹,導致利率上升,持有長期債券必然出現虧損。若這種情況在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之後出現,而那時又是中外資銀行競爭最激烈的時候,資產負債表突然出現一塊虧損的資產,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實力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缺陷,不僅大大降低了市場效率,而且增加了市場成員的潛在風險。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擴大市場主體範圍,積極培育做市商製度等措施,努力改善市場的流動性。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量開始逐步上升。特別是在2002年2月份降息之後;成交量迅速擴大。2002年6月市場成交量達到728.80億元,是2001年6月份的124倍,市場流動性顯著增強。但是隨著2002年7月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逐步引導市場利率上行,現券成交量迅速回落,2002年7月份成交量較6月份急劇縮減了46.57%,8月份又較7月份縮減了46.42%。短短兩個月內,市場流動性幾乎喪失殆盡,說明市場製度本身存在深層次的流動性問題。

  五、結論和建議

  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結構——行為——績效分析,就進一步完善促進市場發展,我們不難得出以下基本結論:進一步放開進入限製,廣泛吸納各類投資者進場交易,豐富市場產品和投資工具,完善市場交易結算規則,從而在價格發現、基準利率、貨幣政策傳導等各方麵提高效率。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逐步把銀行間債券市場建設成多層次、麵向所有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投資者的市場,促進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的相互滲透和聯結。

  債券市場對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尤其是國債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效率,對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舉足輕重。債券市場價格信號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多樣性的市場主體對定價過程的參與程度。由於利率管製,商業銀行主導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形成的價格信號,所包含的信息顯然是不完全或不完整的。如果非金融機構能夠全麵進入銀行間市場,通過實體部門和金融部門間的信息交流,以及交易過程中的博弈,勢必提高債券市場價格發現的效率。同時央行通過公開操作,也能更有效地提高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實現控製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目標。

  根據國際經驗,一國債券市場應由功能不同的市場構成,場外市場是主體,場內市場是補充。目前,中國銀行間市場更具有場外市場的特征,在實現銀行櫃台交易和代理企業結算以後,就同時具有了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的特征,通過擴大銀行間市場成員,尤其是廣泛吸納非金融機構成員,通過交易主體的相互交叉滲透,逐漸實現銀行間市場與交易所市場投資者的同一性,從而促進兩個市場的統一。

  2.提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通過完善商業銀行債券代理人製度,在發展中逐步建立做市商製度。做市商的雙向報價,有利於發現市場價格,形成有效的市場基準利率,提高市場的活躍程度。現在確定的雙邊報價商製度,雖已具備做市商的雛形,但是對市場的影響力還比較弱,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

  3.加快銀行間市場的資信評級製度建設,推出統一的標準券計算辦法,幫助市場成員控製信用風險。由於市場成員之間授信不足,主要資金交易是通過債券回購,而不是通過信用拆借完成。例如,2002年上半年,銀行間市場回購交易量為43618.12億元,但信用拆借卻僅為4830.32億元,幾乎隻有回購交易量的1/10。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銀行間市場資信製度尚未健全和完善,不同類別的成員間信用差別較大。在對手方信用風險無法有效控製的情況下,不同類別的成員之間隻能依靠封閉式回購交易進行短期融資。因此,加快建立銀行間市場的資信評級製度,為交易成員提供一個可以依賴的信用風險控製體係,提高信用拆借交易量的比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現券市場的流動性。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