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行業分類>> 家電行業管理>> 家電營銷管理>> 資料信息

各大品牌冰箱信息月報(doc 13頁)

所屬分類:
家電營銷管理
文件大小:
141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大品牌, 冰箱, 信息
各大品牌冰箱信息月報(doc 13頁)內容簡介
各大品牌冰箱信息月報內容簡介:
冰箱行業麵臨2003年底—2004年的市場動蕩,今後何去何從,值得關注與研究。
1、作為海爾、科龍來說,規模已經居世界前5名之列,在國內的發展已經是基本成熟。成熟的表現具體在品牌的認知度、忠誠度、質量與服務等在消費者中有相對穩定的口碑。目前在國內要做的是,如何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擠壓對手的生存空間,掃蕩行業市場等。一旦海爾發動價格上的攻勢,科龍積極響應,名義是兩家在互掐,實際是借機進行行業洗牌。目前一些諸如長嶺、華意曾經的名牌要實行資產轉讓或重組則體現了行業洗牌的緊迫性。海爾與科龍的價格之爭,勢必將繼續維持下去,將進一步鞏固行業洗牌的成果,打壓三線品牌的生存空間,還要打消一些家電巨頭的新進入冰箱行業的企圖。品牌、渠道與低成本,是行業領頭品牌實行“行業洗牌”的三樣法寶。作為海爾與科龍,2005年的重點可能會在這個方麵下工夫,拚渠道、拚成本將成為海爾、科龍兩家企業競爭的焦點。另外,還要向高端品牌積極靠攏,開發高端產品、塑造高端形象,起碼維持與西門子、三星、LG等高端品牌一個較小的差距。 作為海爾與科龍這樣的集團,實現國際化應該說是其品牌與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應該說海爾與科龍在國際化方麵都做了一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何真正的走出去、紮根生芽成為海外市場的主流品牌,是國內企業共同麵臨的難題。冰箱市場出口,麵臨的主要問題還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技術、質量、設計等方麵的差距阻礙了國際化的腳步。預計到2007年或2008年,國內冰箱市場會極度飽和、海外出口市場大幅膨脹,所以,要縮小與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留給國內企業的隻有2—3年時間。我們認為,國內企業將加快國際化的腳步,加強技術和國際化投入,縮小與國際大公司的全麵差距,為國際化“大井噴”做好準備。
從總體來看市場上電子溫控冰箱的平均價格是機械冰箱的1.70倍。從各個品牌來看,西門子的平均價格始終處於第一,這說明西門子的型號比較平均,而且價格和後幾位的差距比較大,說明其產品技術種類比較平均,價格水平處於高端。海爾排在第二位,但是和西門子的差距平均在400元,與其後麵的三個品牌的差距比較少。伊萊克斯,三星和LG在不同的溫控方式下,有不同的價格平排名。可以看出LG的機械冰箱的價格比較低,而其電子冰箱的價格在排行中並不低。從這個角度來說,三星的白色家電總給人有些出力不討好的感覺,促銷不斷的做,新品不斷的出,但是沒有看到成績有多麼大的提高。在白色家電方麵SAMSUNG和LG相比,缺少的了一些國際知名企業的味道。伊萊克斯則價格的重點仍然在機械冰箱,在五個品牌中排到了第三,在數字化的大潮下,還守著機械化而沒有新技術的革新,恐怕難有作為。
毫無疑問這些品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雖然在中國家電市場的價格戰中的表現不好,但是其在產品市場的引導和遠期培養上,國內企業在這方麵除了海爾有一些表現,其餘企業的企業都相對盲目。
作為新飛這類國內老冰箱品牌,2005年與2006年是道坎。從各方麵看,成本、技術、品牌、配套都不占優勢的企業,其生存與競爭空間非常有限,麵臨著市場的擠壓,即使能活下來,也極有可能會丟失現有的中端市場,僅僅在低段市場立足。長期下去,最後隻有兼並重組或被人收購的下場。挑戰經濟規律的企業,肯定是最後的失敗者。TCL、海信等新進入的家電巨頭,因為各方麵的因素,發展前景並不看好。
05年的冰箱市場,預計還要延續04年的勢頭,價格戰還要繼續,普遍存在“品牌下移”的趨勢。高端品牌向中端市場壓進,中高端品牌大舉進軍占領中端市場,原有的中低端品牌則被牢牢定位在了低端市場。價格戰主要還是體現在中端市場,但不可能很大幅度的“價格跳水”,價格呈現“擠牙膏式”的下降。受中端市場競爭的擠壓,部分品牌進入低端市場,事關品牌生死,低端市場競爭將更激烈。高端市場品牌,挾品牌、技術、
內容簡介:
冰箱行業麵臨2003年底—2004年的市場動蕩,今後何去何從,值得關注與研究。
1、作為海爾、科龍來說,規模已經居世界前5名之列,在國內的發展已經是基本成熟。成熟的表現具體在品牌的認知度、忠誠度、質量與服務等在消費者中有相對穩定的口碑。目前在國內要做的是,如何繼續擴大市場份額,擠壓對手的生存空間,掃蕩行業市場等。一旦海爾發動價格上的攻勢,科龍積極響應,名義是兩家在互掐,實際是借機進行行業洗牌。目前一些諸如長嶺、華意曾經的名牌要實行資產轉讓或重組則體現了行業洗牌的緊迫性。海爾與科龍的價格之爭,勢必將繼續維持下去,將進一步鞏固行業洗牌的成果,打壓三線品牌的生存空間,還要打消一些家電巨頭的新進入冰箱行業的企圖。品牌、渠道與低成本,是行業領頭品牌實行“行業洗牌”的三樣法寶。作為海爾與科龍,2005年的重點可能會在這個方麵下工夫,拚渠道、拚成本將成為海爾、科龍兩家企業競爭的焦點。另外,還要向高端品牌積極靠攏,開發高端產品、塑造高端形象,起碼維持與西門子、三星、LG等高端品牌一個較小的差距。 作為海爾與科龍這樣的集團,實現國際化應該說是其品牌與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應該說海爾與科龍在國際化方麵都做了一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何真正的走出去、紮根生芽成為海外市場的主流品牌,是國內企業共同麵臨的難題。冰箱市場出口,麵臨的主要問題還是產品本身的問題,技術、質量、設計等方麵的差距阻礙了國際化的腳步。預計到2007年或2008年,國內冰箱市場會極度飽和、海外出口市場大幅膨脹,所以,要縮小與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留給國內企業的隻有2—3年時間。我們認為,國內企業將加快國際化的腳步,加強技術和國際化投入,縮小與國際大公司的全麵差距,為國際化“大井噴”做好準備。
從總體來看市場上電子溫控冰箱的平均價格是機械冰箱的1.70倍。從各個品牌來看,西門子的平均價格始終處於第一,這說明西門子的型號比較平均,而且價格和後幾位的差距比較大,說明其產品技術種類比較平均,價格水平處於高端。海爾排在第二位,但是和西門子的差距平均在400元,與其後麵的三個品牌的差距比較少。伊萊克斯,三星和LG在不同的溫控方式下,有不同的價格平排名。可以看出LG的機械冰箱的價格比較低,而其電子冰箱的價格在排行中並不低。從這個角度來說,三星的白色家電總給人有些出力不討好的感覺,促銷不斷的做,新品不斷的出,但是沒有看到成績有多麼大的提高。在白色家電方麵SAMSUNG和LG相比,缺少的了一些國際知名企業的味道。伊萊克斯則價格的重點仍然在機械冰箱,在五個品牌中排到了第三,在數字化的大潮下,還守著機械化而沒有新技術的革新,恐怕難有作為。
毫無疑問這些品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雖然在中國家電市場的價格戰中的表現不好,但是其在產品市場的引導和遠期培養上,國內企業在這方麵除了海爾有一些表現,其餘企業的企業都相對盲目。
作為新飛這類國內老冰箱品牌,2005年與2006年是道坎。從各方麵看,成本、技術、品牌、配套都不占優勢的企業,其生存與競爭空間非常有限,麵臨著市場的擠壓,即使能活下來,也極有可能會丟失現有的中端市場,僅僅在低段市場立足。長期下去,最後隻有兼並重組或被人收購的下場。挑戰經濟規律的企業,肯定是最後的失敗者。TCL、海信等新進入的家電巨頭,因為各方麵的因素,發展前景並不看好。
05年的冰箱市場,預計還要延續04年的勢頭,價格戰還要繼續,普遍存在“品牌下移”的趨勢。高端品牌向中端市場壓進,中高端品牌大舉進軍占領中端市場,原有的中低端品牌則被牢牢定位在了低端市場。價格戰主要還是體現在中端市場,但不可能很大幅度的“價格跳水”,價格呈現“擠牙膏式”的下降。受中端市場競爭的擠壓,部分品牌進入低端市場,事關品牌生死,低端市場競爭將更激烈。高端市場品牌,挾品牌、技術、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