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行業分類>> 農業與畜牧>> 資料信息

農業生物技術作用分析(doc 10頁)

所屬分類:
農業與畜牧
文件大小:
91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農業生物, 生物技術, 作用分析
農業生物技術作用分析(doc 10頁)內容簡介
農業生物技術作用分析內容簡介:
中國人口眾多且還在不斷增長,人均農業用地有限,缺少水和其他資源,植物經常遇到生物和非生物脅迫。到2030年,糧食產量必須增加30∽50%才能使年產量達到6.4億t。因此,在未來30∽40年農業生產率的持續增長是一個非常緊迫的頭等大事。
有幾個因素可以影響糧食的單位麵積產量。科學和生物技術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麵起作用從而提高生產率:改良作物品種、改善采後處理以及減少幹旱和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從1960年到1985年,通過植物育種學家的努力已經培育出得到極大改良的品種。然而在最近10年間,品種改良的速度大大減慢。這是由於可利用的種質資源是有限的,且植物育種工作者在開展無緣雜交育種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種間不親和的障礙。僅僅依靠傳統育種技術,在品種改良方麵似乎已不能取得足夠的進展,另一方麵,農業生物技術最近已得到極很大的發展,預計今後30年在品種改良中將會取得極大的進展。
  在中國消費的所有食物中70%以上來自於禾本科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大麥、燕麥、高梁、黑麥和穀子)。因此,本文將簡要綜述在以下幾個方麵增加禾本科糧食作物產量的可能性。
利用生物技術改良植物以提高糧食的產量或營養價值具有巨大的潛力。本文中介紹了幾個例子,包括增加水稻產量或者減少由於病蟲害、幹旱、鹽堿和低溫所造成的損失。實際上同樣的策略和同樣的有用基因在其他禾本科糧食作物中可能也會有效。應用生物技術增加糧食作物產量還有一些其他途徑,在本文中沒有談到。在未來的10年中,隨著基礎研究和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可能發現一些新的途徑。運用同樣的策略,動物生物技術可以用來改良動物,包括水生動物。這些改良可以包括使動物生長更快、抗病或耐低溫等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