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行業分類>> 金融保險>> 資料信息

行為經濟學(doc 32頁)

所屬分類:
金融保險
文件大小:
161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行為經濟學
行為經濟學(doc 32頁)內容簡介

行為經濟學目錄:
第一節 行為經濟學的形成、理論淵源和學科特點
一、行為經濟學的形成過程概述
二、行為經濟學的理論淵源
三、行為經濟學的研究綱領和方法論
第二節 行為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行為經濟學的政策觀
一、行為經濟學和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二、行為經濟學和勞動市場政策
三、行為經濟學和金融政策
第四節 結束語-行為經濟學評價

行為經濟學內容提要:
行為經濟學又稱為“心理學的經濟學”或“心理學和經濟學”,就是在心理學的基礎上研究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經濟學分支學科,其核心觀點如下:對經濟行為的研究必須建立在現實的心理特征基礎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為假設基礎上;從心理特征看,當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理賬戶、啟發式代表性程序進行決策,關心相對損益,並常常有框架效應等;當事人在決策時偏好不是外生給定的,而是內生於當事人的決策過程中,不僅可能出現偏好逆轉,而且會出現時間不一致等;當事人的這些決策模式和行為特征通過經濟變量反映出來,結果市場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種經濟政策需要重新考慮。從這些基本觀點看,行為經濟學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叛。但大多數行為經濟學家承認其研究是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改進或修正,而不是革命。行為經濟學的宗旨是讓經濟學更現實,更具解釋力。
不過,行為經濟學僅僅是20世紀70年代才出現的新鮮事務,特別是近十年才被經濟學界廣泛關注。但和其它經濟學流派一樣,行為經濟學在思想上並非新鮮事務,早在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中,就已經論及諸如“損失厭惡”等個人心理,並注意到這些個人心理對觀察經濟現象的作用。在斯密之後,經濟學一直號稱是研究經濟行為的科學,但通過傑文斯、帕雷托等人的努力,心理因素逐漸和行為分析相分離,特別是波譜的證偽主義和弗裏德曼提出的實證主義方法論被經濟學廣泛接受後,行為研究所依賴的心理學基礎已經消失,主流經濟學僅僅建立在抽象的不現實的偏好公理基礎上。科斯曾把西方二十世紀初形成的主流經濟學稱之為“黑板經濟學”,這種經濟學隻注重抽象的演算,忽視現實的經濟現象,就如同閉門造車。行為經濟學家和科斯一樣,從反思和革新“黑板經濟學”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嶄新道路。
當然,行為經濟學是不能用“非理性繁榮”來概括的,盡管許多人通過希勒的書接受了行為經濟學的一些基本觀點。從現有的研究成果看,行為經濟學主要通過提出更為現實的個人決策模型來有效解釋各種經濟現象,並且這種模型無需嚴格地區分當事人的各類專門行為。因此,一個近似的說法是行為經濟學在新古典經濟學研究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了這些模型的行為基礎,進而改變了這些模型的邏輯本身。行為經濟學通過建立更為現實的心理學基礎,大大提高了經濟學的解釋力。
行為經濟學這種特殊處境來自其對新古典經濟學傳統的繼承,一方麵,行為經濟學繼承了新古典經濟學賴以生存的二大基石——個體主義方法論、主觀主義價值論;另一方麵,行為經濟學又不滿新古典經濟學對行為假定的不現實性,主張通過心理學打造一個現實的行為基礎,其中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說起到先鋒的作用。
應該說,行為經濟學一開始是沒有係統的理論的,早期的探索不過是對新古典經濟學不滿而展開的反駁,比如卡托納等人的研究就是如此。行為經濟學家也不主張回到邊沁的享樂主義傳統,而是力求揭示行為的更廣泛的心理基礎。在這種前提下,行為經濟學家一致同意,新古典經濟學的個體主義方法論和主觀價值論是無需懷疑的,需要改變的是關於行為研究的假定。這一點被西蒙在20世紀50年代所倡導。西蒙認為,新古典經濟學的行為假定忽視了現實的人的真實行為特征,現實的人的決策麵臨有限理性的約束,這種約束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當事人的計算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新古典經濟學所假定的經濟人那樣全知全能;二是當事人進行理性計算是有成本的,不可能無休止的計算。在理性約束下,當事人就無法找到最優解。
西蒙的早期研究給後來的行為經濟學家很大的啟發,盡管兩者之間僅僅存在“有限理性”這一概念上的關聯。行為經濟學的發展得益於心理學本身的進步,心理學從過去的享樂主義傳統過渡到科學的實證主義研究,對大腦的看法也從過去的刺激-反映型行為觀過渡到信息處理和配置機製觀,心理學的研究深入到神經元的構造和有序性,這些研究對行為的理解大大加深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行為經濟學家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與經濟學有機結合,才逐步形成了現有的理論構架。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