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品質管理>> qc七大手法>> 資料信息

質量工具(DOC 56頁)

所屬分類:
qc七大手法
文件大小:
458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質量工具
質量工具(DOC 56頁)內容簡介
? 有沒有好的方法來控製無法檢測的原材料?對於我們不能檢測的原材料如何控製?靠對方提供的檢測報告來入庫和使用嗎?這樣風險會很大,當然,我們在進貨之前會先審查供方的資格,但隻是對質量保證能力的審查。各位高手,有沒有好的方法來控製無法檢測的原材料?我們準備采取讓供方和我們簽署質量保證協議的方式來控製?協議如何簽?
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具體控製是:
1、 供方提供權威機構提供的材質檢測報告(有效的);
2、 供方生產能力評價及信任度評價;
3、 供方的質量狀況;
4、 定期對供方原材料進行抽檢(國家免檢產品的做法)。
? 一般來講,組織很難對所有的來料進行檢查,因為不同來料它往往涉及不同的行業,一個組織是不可能配置對來自很多行業領域的物料特性驗證所需的設備或設施,但正如樓主所說,沒有設備並不意味著就不去控製,結合我們公司的經驗,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麵實現對來料的控製:
1、 由組織自己檢查:對於大多數企業采購的大多數物料,企業隻能進行規格檢查(一般指外觀、尺寸等),而不能進行特性檢查,但若某些來料對最終成品有致命的影響的,或供方沒有能力保證的,一般還是要由企業采取措施,包括配置相關的設備進行檢查,我以前在深圳時,做通訊產品連接器產品,它對電鍍質量要求很高,包括鍍金層厚度,鹽霧試驗等,而檢查這些項目的設備動輒幾十萬,但為了控製質量,還是要配置的;
2、 由供方保證:供方每交付批材料必須進行檢查後再交付,並提供質量保證書或合格證,若供方因故不能檢查某些特性的,應該建立委托檢查製度。
3、 由供方實施產品認證:產品經認證後,往往會實施周期檢查,認證機構也會要求進行例行試驗,這樣可以充分保證供方提供產品的一致性。
4、 由供方或組織自己建立委托檢查:間隔一段時間,由組織從來料中隨機抽樣送第三方進行測試。
一般來講,通過上述方案進行來料控製是比較實際的,但唯有一點,就是中國內地市場目前還不是很規範,如果某企業所用的某些物料采購量較少,或對質量要求較高的話,就很難保證了,因為量少,供方沒興趣,企業自己去配置檢查設備也覺得不劃算,這時采用第4種方法就尤為重要!
? 補充一點:對供應商的客戶進行調查可以判斷它的商譽和品質。
? 下麵是我做的給供方簽的質量協議,各位行家看看由沒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