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案例>> 資料信息

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突出的案例評介(doc 60頁)

所屬分類:
企業管理案例
文件大小:
161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當代中國, 中國企業文化, 案例
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突出的案例評介(doc 60頁)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突出的案例評介目錄:
第一節、“雙全型”——上海寶鋼文化
第二節、文化控股型——青島海爾文化
第三節、產業報國型——四川長虹文化


當代中國企業文化突出的案例評介內容摘要:
所謂“雙全型”,一方麵是從生長點的角度去看,其命運紮根於改革,屬“改革全新型企業文化”;另一方麵是從對外引進的程度去看,又屬於“全麵引進型企業文化”。
在曆史的轉折點上誕生:
位於上海市東北部的寶山鋼鐵(集團)公司,誕生於中國曆史發展的轉折點上。1978年12月22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第二天,全會公報發表,標誌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正式開始。也就是在這一天,寶鋼正式動工興建。
在寶鋼建設的利弊得失和搶建、停建問題上,發生了舉世矚目的爭論。這是因為寶鋼的許多做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寶鋼邁出的步伐,令某些讚成改革開放的人也覺得太急了點:
第一,寶鋼的投資額近130億元,國家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的錢,要向國外大舉借貸,這意味著改寫過去曾經引以為榮的“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曆史。有人心裏嘀咕:值嗎?
第二,寶鋼不僅要從國外引進成套技術設備,而且生產用的礦石也幾乎要靠進口;不僅從國外買進設備硬件,還買進技術軟件,甚至買進全套管理軟件。有人問:有這個必要嗎?
第三,寶鋼選址,基於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沒有像過去那樣出於“備戰”考慮選擇在內地的山區。但把廠址定在地麵土層軟、地下水位高、樁基難固定、工業汙染已經夠嚴重的上海,著實讓人擔心:工廠建成後會不會滑到長江裏去!
各種疑慮,集中反映到了中央最高權力決策機構。1980年9月,在全國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部分人大代表對寶鋼建設中有關廠址選擇、進口礦石、投資、環保和樁基位移等問題,提出了一係列質詢。
1978年底,中央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提高經濟發展速度。1979年提出了國民經濟的調整方針。寶鋼1980年底大量引進設備剛到達工地,就不得不服從國務院從宏觀調整出發而做出的“寶鋼停緩建”的決定。當然,“調整”的方針並不是“消極”的措施,正如鄧小平在1979年10月4日所說:“調整是為了什麼?我覺得,是不是可以這樣說,是為了創造條件,使得在調整過程中,特別是調整以後,能夠有一個比較好的又比較快的發展速度。”“停緩建”也不是“放棄”,正如寶鋼人實際上所做的那樣,他們對現場設備采取了有效的保護措施,克服了重重困難,做到人心不散,隊伍不亂,維護不斷,物資不丟,充分準備著,堅信總有那麼一天,“停緩建”的寶鋼會恢複建設。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