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成本管理>> 資料信息

企業製造成本一百問(doc 57頁)

所屬分類:
成本管理
文件大小:
95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企業, 製造成本
企業製造成本一百問(doc 57頁)內容簡介
企業製造成本一百問內容提要:
1。什麼是稅務成本?
企業有獲利就要納稅,這個道理,即使在美國和中國大陸都是不變的,在台灣,營業稅與營利事業所得稅是企業兩大稅務支出,營業稅是依據銷貨金額課稅,所以一分一毫都跑不掉,但是營所稅是根據稅務成本計算後的企業損益課稅,所以合理的結稅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對於稅捐單位來說,不是企業自己要繳多少稅就可以予以認定,企業除了必需要自行結算出銷貨成本外,更要編列稅務成本報表,並且要由會計師進行簽證,這樣才能夠申報營所稅。
2。什麼是管理成本?
企業每一天都在營運,有活動就有成本,稅務成本是一年結算一次就可以,但是企業的營運,卻是每一天都需要結算成本,也就是管理成本,管理成本的用途很多,除了可以協助業務報價,更可以做為內稽內控的管理數據。
管理成本和稅務成本可以是一套帳,但也可能因為計算會計基礎的不同,而成為兩套數據,但是重點在於這一套數字是被管理者所采用,否則管理成本數據 QCD 不佳,都不是最好的結果。
3。什麼是製造業稅務成本?
製造業一般說來,資本規模和營業額都相當大,因此稅捐機關在查察製造業的稅務成本時,都有一套比較嚴格的標準,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成本認定的不易,因為從原料->在製品->半成品->在製品->成品的加工過程中,除了成本不斷進行移轉外,更需攤入人工與製費金額。
所以就會變成不是課不到稅,就是課稅不公,因此製造業稅務成本就是一門專業的會計科目,在大學的會計科係中,也有一門 "成本會計" 學科,專門探討製造業的稅務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計算。
4。製造業和買賣業有何不同?
製造業是買A賣B,買賣業是買A賣A,所以當然不同,買賣業管理的重點是業務,也就是東西要能銷售出去,製造業管理的重點是生產,也就是用最低的成本生產出最高品質的產品,也必需滿足交期的要求。
就成本計算的方法來說,製造業除了計算原料成本外,還必需攤提人工與製費金額,買賣業的'
成本計算,則僅需考慮進貨成本即可。
更有人說,買賣業是製造業的一部份,因為製造業也有買賣業務的部門,這其實都是正確的,但反過來說,大型的流通業如 7-11 也有製造部門,那麼是不是可以說製造業是買賣業的一部份。
5。什麼是所得稅法查核準則第 58 條
主管機關為鼓勵製造業落實成本內控,所以在所得稅法中詳列所得稅法查核準則第 58 條,也就是製造業隻要能夠對於進出領繳都能落實單據管理,搭配製造業五大稅務成本報表,主管機關就承認製造業自行申報的所得稅額,而僅保留調閱賬本的權利。
這也就是計算機在製造業成本會計中,可以扮演的重要角色,因為如果計算機不能從製造業前端的進銷領繳單據中結算出實際成本,那麼製造業的會計人員,就必需手工一筆一筆計算出製造業稅務成本,這不僅是一件累人的工作,更是一件可怕的工作。
對於製造業不能或不願意自行編列製造業進銷領繳單據賬本,則必需采用同業利潤標準,依據申報營業稅銷貨額課稅,一般來說,這樣要繳比較多的營所稅。
6。什麼是內外帳兩帳合一?
許多製造業為了避免稅務成本計算工作的麻煩,所以將申報製造業營業稅和營所稅的工作,都外包給代客記帳業者處理,至於工廠內部,就保留管理用的應收付帳和標準成本型態的估計成本,這就是典型的內帳和外帳的作法。
這對於小型工廠來說,的確是一個解決無法處理困難的成本會計問題的好方法,不過有一些小型工廠規模擴大後,股東和國稅局就不允許這種兩套帳的做法,所以要求要將內帳和外帳合而為一,除了要落實內稽內控,也要避免逃漏稅。
內外帳合而為一,其實並不困難,就是進貨和銷貨都要有發票做為憑證,對於會計人員來說,能夠隻做一套帳,更是再好也過的事,不過結算成本這一件事就苦了,所以就需要工廠 ERP 係統可以自動計算實際成本,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快快樂樂的上班。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