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職業經理人>> 資料信息

教你如何當一名好總裁(doc 59頁)

所屬分類:
職業經理人
文件大小:
87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總裁
教你如何當一名好總裁(doc 59頁)內容簡介

教你如何當一名好總裁內容簡介:
近日,柳傳誌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同學,我非常高興有機會能夠跟大家溝通。“怎樣當一個好總裁”這個題目確實是博大精深,要我在兩個小時之內將它濃縮的表達出來,無論是就我的實踐經驗,還是就我的理論功底來說都遠遠不夠。但是我希望跟大家有溝通的機會,我主講的時間和大家提問我來回答的時間比例最好是三七開,或者是四六開,總之,我希望留更多的時間和大家交換意見。  

  在開始講以前,我想作四點說明。第一、對“總裁”的定義。我這裏講的“總裁”是企業管理層的第一把手;第二、總裁要把管理企業當成事業來做,而不是打工的,他應該在自己的企業裏有股份。一些人認為,當一個好總裁,就是怎麼能夠多拿錢,而少做事,這個角度與我所講的就有很大不同了;第三、我盡量講在是中國這個具體的大環境下發生的事情,而盡量少談書本上的東西。因為國際管理學的一些經典理論,講到最後都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強調是在什麼具體環境下產生的,而在其他環境則不能照搬;第四、今天主要從宏觀角度上來談思路,談框架,如果談到微觀的東西,也隻是為了說明宏觀。因為“怎樣做個好總裁”這一題目本來可以寫成一本極厚的書,要濃縮的、畫龍點睛的談出來極不容易,所以今天我隻能努力去做。  

  因為談的時候主要還是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經驗教訓,和聯想的一些實踐經驗作為基礎,所以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聯想的情況。  

  聯想集團發展分為三個階段,88年以前,我們稱為開創階段,聯想走的是貿工技的道路,這個開創階段主要是積累資金、了解市場,同時開發了我們首期的產品聯想漢卡。為什麼以88年作為一個階段呢,因為88年的時候,我們打到了海外,在香港建立了我們的第一個聯想香港公司。為什麼要到海外去呢?因為在88年以前,我們先是積累資金,給人做代理,做到一定程度,對銷售渠道和市場熟悉了以後,我們就想製作自己品牌的計算機。但是當時中國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有關部門覺得國內已經有上百條的PC生產線了,不會再輕易將生產批文批給一個計劃外企業,所以我們當時無論如何也拿不到PC生產批文。在這種情況下,就逼著我們鋌而走險,到香港去建立一家公司,從貿易做起,做大了以後,再建立自己的生產能力,然後再打回國內市場,所以88年是我們的一個關口。  

  88年到94年我們走的路是外向型產業化,兩步並作一步走。88年以前,我們果然在香港通過貿易積累了不少資金,然後就創辦了自己的工廠並生產了我們自己的產品:計算機主板,但當時我們還沒有做整機。90年前後,國家的有關部門領導出國訪問的時候,知道了我們的情況,就給了我們在國內生產PC的批文。這樣我們從90年以後又打回了國內市場,這樣就形成了今天聯想自己的品牌機,這個階段是88年到94年。為什麼以94年為結點呢?94年是香港聯想上市,這標誌著聯想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這是我們公司發展的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就是從94年到今天,我們認為自身達到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聯想的公司結構的演變過程。大家看到的圖上是84年11月時,我和10個同誌,我們11個人在這間平房裏邊創辦的聯想集團前身,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這間公司是我們最早的母體。我們再看下一邊一張,這張就是88年4月的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就是科學院投資20萬的一間公司。後來,我又帶了30萬塊錢,在香港和另外兩家公司創辦了香港聯想,這兩家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和香港聯想是一個什麼關係呢?是一個股份關係,業務都是分開的,香港聯想有香港聯想的業務,北京聯想,就是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有他自己的業務,業務是分開的。  

  再往下一張,到了97年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香港聯想在上市以後的95年,摔了個大跟頭,有了大的挫折,一下就虧損了1.9個,當時是我們的香港同事在負責這方麵的工作。這個虧損發生後,為了以後的業務發展,我們將北京聯想的業務賣給了香港聯想。現在北京聯想幾乎沒有業務了,業務全賣給香港聯想了,但是香港聯想拿什麼買呢?拿股份來買,這樣北京聯想占香港聯想的股份就達到了70%多。由於香港的合作夥伴在戰略策略兩方麵有些弱點,就請他們隻當股東,再沒有經營管理的權力。這樣,聯想集團控股公司也就是科學院投資的20萬塊錢的公司,下轄我們的有限公司,占有限公司73%的股份,此外香港的公眾就是基金等等這些持有者占了大約27%的股份。現在的業務就全在這間有限公司裏邊,我自己就是聯想集團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總裁,是上邊那間控股公司的董事局副主席和總裁,控股公司的主席是誰呢?董事長是國家的代表,是科學院的代表,是當年投資20萬給我們的計算所的老所長,我自己主要負責下邊的經營項目。  

  那麼注資以後現在是什麼情況呢?這裏也要順便把股份的情況講一下,94年香港聯想上市的時候,整個公司一共是7.6億股左右,每股上市的時候股價是1.33元,整個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個億,這是上市的情況。我們在97年將北京聯想的業務往香港整合後,香港聯想的整個股數也增加了,股價也上漲了。在97年京港整合的時候,總股票數是16多億股,當時的市值是39個億。現在是什麼情況呢?由於我們這兩年不斷的發展,業務做的越來越好,我們就將原來占70%多的股份賣出一些給基金及國外的投資人,這時候我們所占的,也就是聯想集團控股公司這間國有企業所占的股份,約為57%,海外公眾股就占到了43%。這時候我們上市公司的總股數是74億股,股價也大大升高了,整個市值高達500億。由於我們的業務發展良好,業績也越來越好,股價也隨之增加,股數也增多了。也就是說,當初94年上市的時候,公司的市值是10個億,現在大約是500億左右,這意味著我們的市值增加了50倍。  

  下麵我介紹一下公司的營業狀況。85年的時候,我們的營業額是300萬,到了99年,我們做到了203億的營業額。今年的預定目標是做到270億的營業額。那麼利潤的情況呢?因為我們是一家上市公司,利潤都是要公布的,公布的情況是,97年時,利潤是2.05個億;到了98年增加了35%,達到2.75個億;99年我們增加了75%,增到4.8個億;到了今年上半年發展的更快,我們的利潤了增加了135%,上半年的利潤就增到4.08億。營業額上半年的情況是130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5%,而利潤增加了135%,也就是說,利潤增長的比例大大超過了營業額增長的比例。公司的經營範圍是這樣的:聯想電腦的業務,就是品牌PC占了51.5%,分銷代理業務占了33%,係統集成業務占了7.5%,主機板業務占了5.5%,其他占了3%。公司人員的總數是一萬一千人左右,其中研發人員和技術人員占了32%,生產人員占了23%,銷售人員27%,管理和後勤支持大概占了18%。公司全體人員的平均年齡,除去工人以外大概在28歲左右,管理層,包括高級管理層在內,平均年齡在34歲。  

  從聯想品牌的PC來看,到90年的時候是2000台,到94年我說的關鍵一年是4萬台,每年幾乎都要增長100%,去年是147萬台,今年我們報上來是240萬台。在國內占的市場份額是,第一季度的時候占到中國市場份額的26.3%,第三季度就是IDC的報告已經出來了,大概占到30%。特別可喜的是,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像方正、長城、實達、海信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國產品牌的PC,在國內市場的前10名中占了一個主力位置。  

  再下邊一張是聯想PC在亞太區的市場份額。在亞太區,聯想也排名為第一位,占了9%的市場份額,第二名是IBM,然後是三星,是康柏、HP等。  

  在這裏我講一個題外話,其實中國的信息產業,尤其在PC這個領域,我們認為在92年的時候就加入了WTO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92年以前,中國對國外進口的微機整機采取了高關稅的方式,大概關稅高到200%多,同時還要有進口批文,這樣一來,國外的PC就很難進來,於是中國廠家的機器在市場占有率排名上全在最前邊,像當時的長城是領跑者,還有像浪潮,東海,聯想等等這些廠家,但是在90年、91年的時候,這些廠家的營業總和全年也就是10萬台機器。而且質量不好,質量不好的原因是,當時國家考核企業的方式,比如像長城,因為是一個電子部的企業,考核它還不僅有營業額、利潤、生產數量等,還有一個考核指標就是國產化率,就是說這裏邊有多少部件是國產的。那麼長城的領導就很為難,就一定要用國產的硬盤,或者顯示器等等,那麼質量肯定是不過關的,這就嚴重影響了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進度。後來,信息產業領域打開了國門,也就是國家有關部門將批文去掉,把高關稅大大的降低下來,降成了大概整機稅20%幾,零部件在9%左右。這下外國企業的機器就大量湧入了中國,像IBM,當年還有AST,康柏等等這些廠子就全進來了,一下子就推動了中國的信息產業的發展。現在國內一年大概有600多萬台的銷售量,和當年10萬台相比,增加了約60倍。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