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18新利真人网 >> 員工福利待遇>> 資料信息

自由主義福利體製彙編(PPT 103頁)

所屬分類:
員工福利待遇
文件大小:
2222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福利體製彙編(PPT 103頁)內容簡介
一.自由主義福利體製總論
二.美國社會保障製度
三.加拿大社會保障
第三章自由主義福利體製
本章學習目標:
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以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為代表。早
期的經濟自由主義從根本上反對製度化的社會保障。在社
會保障已經成為工業化社會的基本製度以後,自由主義的
價值觀念和政治主張就融入了具體的社會政策,成為在整
個製度中維護市場和個人利益的流派。現代經濟自由主義
是福利國家緊縮就積極倡導者,並且在全球市場迅速發展
的時代,強調市場在社會保護中的作用。
第一節自由主義福利體製總論
一.自由主義福利體製非商品化特征
自由主義的假設是:市場對於自立的勞動力來說,是最
佳的保護殼。它有利於勞動力的解放,隻要沒有外力的幹擾,
市場可以通過其自我調節節製以確保所有有工作意願的人被
雇傭,同時,市場也可以通過起自身的作用保證他們的福利。
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以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為代表。
自由主義福利體製產生的基礎可以概括為:
價值觀念、階級基礎、曆史淵源
自由主義福利體製國家缺乏穩定的跨階級聯盟,國家福利
表現為:
(1)通過劃定貧困線為貧困者提供補缺式的安全網。
(2)強調個人在市場的權利,尋求市場解決的方式,並且認
為國家的介入愈少愈好。
(3)這一類型國家強調以資產調查的救助、有限支付轉移或
社會保險為主要社會政策。
因此,這一類福利體製國家的特征是較高的就業率、較低的
稅賦、較低的社會支出規模、較高的工資差異及顯著的收入不平
等。
1.自由主義福利體製的商品化
與自由放任主義資本主義原則相伴而生的是勞動的商品化。
當人們為了生計和必要的生活保障而不得不到市場上去尋找工作
和就業機會的時候,他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所有經濟來源與生活
保障就不得不依靠他的“工資勞動”了,當資本主義絕大多數
社會成員的生活需求必須通過商品交換得以滿足時,購買力
和收入分配問題便凹顯出來了;當人們的勞動成為商品的時
候,他們獨立與市場之外的生存權利便岌岌可危了;這時,
“現金交易能力”和“現金交易關係”占了主導地位。獨立的生
產者轉變為無產的領薪者,失去的是對自己勞動力的支配權,
換取的是勞動工資,因此,他們的家庭及其一切福利必定開
始依賴市場,開始依賴雇主的支配。
自由主義者通過兩種途徑來處理勞動力商品化:
(1)調整修正“資格不及”(lesseligibility)原則。由
原來的濟貧法轉向家計調查式的社會救助體製。在這種方式
下,社會權利的無條件擴張可以得到避免,同時隻有被證明確
實是最需要的人群,政府才會定向地給予補貼,這種方式可以
促使工人不依賴福利,而是主動選擇工作。在某種意義上,以
家計調查為基準的救助製度,是一種能確保將非市場收入保留
3.自由主義福利體製的非商品化特征p44
在艾斯平—安德森“非商品化”概念下,人們的福利保障
和福利供給與下列兩個因素發生了分離:
一是與福利受領者的當期收入相分離,
二是與福利受領者參與其中的市場交易相分離。
這就是說在非商品化存在的福利分配機製中,其主要作
用不再是看得見的那隻手---市場,而是看不見的那隻手---
政府或國家。由此可知,非商品化,是這樣一個概念:它與
場和政府在分配福利資源機製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密切相關。
據此,可以做一個表達概念的詞語轉換,用“市場作用”
來表述福利保障和福利供給中的作用機製。自由主義福利
體製強調發揮市場的作用,隻有在假設市場和家庭這兩個
部門不起作用時,國家才臨時發揮作用。但是,偏向市場
的體製也有可能是積極地、直接的政府政策引導的。
依據這種較低的非商品化程度,自由主義福利機製的
特點表現為:
第一,非商品化程度最低,有力地抑製社會權利的擴張。
第二,強調發揮市場的作用,隻有在市場不起作用時,
國家才臨時發揮作用。
第三,經濟調查式的社會救助居於支配地位,輔以少量
的普救式轉移支付或作用有限的社會保險計劃。給付對象主
要是低收入的、依靠國家救助的受保護者。
第四,福利的極限等價於福利取代工作的選擇的邊際傾
向。資格條件苛刻且通常帶有羞辱性,給付數額極為有限。
第五,國家運用消極的和積極的兩種手段促使市場機製
發揮作用,消極手段是隻保證最低限度的給付,積極手段則
是對私人部門福利計劃予以補貼。
4.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中非商品化程度的衡量p45
第一,要考量的是決定人們“進入權利”的規則:資格
標準和資格限製。如果保障獲得適當的生活水準的權利無需與
以往的就業記錄、工作業績或是繳費記錄掛鉤,那麼這個計劃
二.自由主義福利體製分層化特征
1、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中,較強的個人自由主義傾向與其
較弱的非商品化程度是一致的。
在福利國家製度安排中人們所處的地位是不用的,在福
利保障和福利供給方麵所享受的待遇也是不用的。這就是說,
福利國家中的某些福利計劃是專為某些群體設置的,而其他
群體無法或無權享受據此,可以將分層化轉換成“選擇主義”
或“補救主義”與“普救主義”的概念加以表述。這就是說,分
層化程度高,為選擇主義或補救主義;而分層化程度低,則
為普救主義。根據自由主義福利體製的特征,可以看出,其
采取的是典型的補救主義。
(1)自由主義福利體製否定政府采取積極的政策,認為放
任的政策和製度可以導致最理想的社會階級結構,隻要政治權
利對市場製度或“市場出清”保持不幹預,就可以實現在法律、
契約和現金紐帶麵前人人平等。
(2)在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中,工會作用受到遏製,精英主
義得到崇尚,平等主義深入人心,市場原則至高無上。
(3)自由市場製度下的貨幣交易關係在社會各階層的福利關
係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社會分層的結構也幾乎是按照市場化和
貨幣化的原則形成的。
(4)在社會分層的殘酷競爭過程中,為解決“市場失靈”下出
現的弱勢群體,國家采取的貧困救助政策就表現為典型的補救
主義。
2.在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中,傾向於將私人保險和協商的職業
福利與社會保險相結合,從而形成了個人的自我責任與二元主義
的奇特組合46
3.分層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1)對就業增長途徑的影響。由於在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中,
其津貼是補缺型和補救型的,所以在醫療保健等一些服務領域,
就業增長比較強勁。
(2)對產業成長及其就業趨勢的影響。自由主義福利體製表
現出了幾種產業競相發展、共同繁榮的趨勢,不同的傳統的工業
經濟仍保持著持久的活力,超者專業化方向強力推進,而且,生
產服務領域、商業服務領域和休閑服務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3)對職業結構的影響。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中,企業因福利國
家的缺位而產生的對管理人員的需求導致了企業的一個重要管理傾
向——“過度管理”;政府的“過度管理”使“好工作”增長速度快,甚
至快於“壞職業”的增長速度,而私人服務性職業的數量的格外龐大
也使“垃圾職業”占很大比例;“過度管理”和“垃圾職業”的同步快速
增長使拓展就業機會的領域十分廣闊,就業機會的增長很快。
(4)就業二元傾向。自由主義福利體製中,就業二元化傾向
為:“好工作”和“壞職業”共存並舉。這種二元趨勢快速發展,帶
來了職業品位和工資福利待遇方麵的事實不平等。
第二節美國社會保障製度
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典型的代表,與其經濟製
度相配套的社會保障製度也是世界諸多社會保障製度
的典型。與歐洲國家相比,美國的社會保障製度起步較
晚,直到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才基本建立。從1935
年《社會保障法》頒布至今,美國的社會保障製度已經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美國社會保障製度的理念基礎
1.崇尚個人奮鬥的文化傳統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早期的定居者是為了逃避歐洲的封
建與宗教迫害而抵達美洲大陸的。因此說,在這些早期拓荒者
流淌著個人奮鬥的血液。而且早期遷往美洲大陸的移民中,從
一開始美國社會形成了這樣一種傳統:提倡個人奮鬥,把貧困
歸因於個人的懶惰和無能,而不是社會的責任。所以,在早期
美國曆史中,福利事業僅僅是被當作一種濟貧措施。
2.自由放任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
這一思想突出強調市場的自動調節功能,限製政府幹預社會
經濟生活。社會保障的功能主要由非政府組織成分(社團、教會
等)來完成。由於國家在社會保障中參與程度很低,社會保障的
建設主要集中與社會保障中的社會救濟。
3.新自由主義思想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崇尚一個最低限度的政府和一個自由
的市場。
新自由主義對美國社會保障製度的影響在於它對國家參與
社會保障持強烈的否定態度,要求分散國家管理風險,實行權利
和財務下放到地方政府,同時轉變政府在社會保障中的職能,主
張用選擇性的社會保障代替全麵的社會保障模式,強調混合式的
社會保障模式(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社會保障),極力推
行誌願主義,並突出市場和職業福利的作用,推行社會保障產業
化、社會保險的商業化、社會服務社會化。
二.美國社會保障製度曆史沿革
1.美國社會保障的萌芽
(1)特征
“職業福利”一直處於“社會福利”製度的核心。“新政”以前,
美國沒有國家出麵組織的社會保障製度;“保障”是企業與職工
之間的一種契約關係,國家則負責社會救濟事務,以填補職業
福利的空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職業福利製度有了很大的發
展,開始向“福利資本主義”的方向發展,其表現在:
①美國的主要企業紛紛推行“職工入股”製度,以強化職工
與企業之間的聯係,瓦解工人階級的鬥誌。但實際上,職工的股
份額很低,對個人和企業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義。美國聯邦貿
易委員會的統計表明,1922年美國職工購買的企業股份隻占普通
股的1.5%,而且這些股票的擁有者多半還是企業的白領。
②美國的企業普遍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職能,通過增進職業
福利來穩定職工隊伍。當時,很多企業麵向職工推行教育計劃,
鼓勵職工擁有自己的住房,實行免費醫療和帶薪休假製度。
③企業為職工辦理了各種形式的團體保險製度,包括了
工傷、殘疾、死亡等險種。據統計,到1927年已經領取的團體
保險費達到了56億美元,涉及在職職工的人數為470萬人。同
時,該國的職業養老金製度也開始發展起來。
2.美國社會保障製度的建立
(1)產生的背景
1929年至1933年的大蕭條對美國經濟產生了沉重的打擊,但
同時也是美國社會保障製度的催生劑。麵對危機的沉重打擊,失業
者、老年人、殘疾人、孤立無援的母親及無依無靠的兒童都處於極
端困境之中。大危機使成千上萬兢兢業業的勞動者,一夜之間變成
了需要接受救濟的窮人。不僅如此,大危機還改變了長期以來左右
社會輿論的傳統看法——貧困出自懶惰。人們逐漸意識到,貧困不
隻是個人的問題,還有社會的責任。最重要的是,大危機打破了廉
價政府、自由放任和無為而治的政治觀念,人們強烈要求政府承擔
起社會責任。
(2)具體措施
①1932年,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任總統,采取了大刀闊斧
的“新政”措施,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救濟工作。
②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在此基礎上成
立了聯邦緊急救濟署,實行“以工代賑”的救濟措施,逐漸使國家渡
過了工人嚴重失業、老人生活無保障、許多人缺衣少食、無家可
歸的經濟難關。
③1935年8月14日,羅斯福簽署了由美國眾、參兩院分別通
過的《社會保障法》,這是美國曆史上第一部社會保障法典。
(3)《社會保障法》的主要內容
根據《社會保障法》,社會保險包括以下四個方麵:
其一,養老金;其二,失業保險;其三,老年保險;其四,
對盲人、需贍養的兒童和其他遭遇不幸者的救濟。
該項法律規定,失業保險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合辦。聯邦政
府按企業的工資表向雇主征收失業保險稅,當作救濟失業基金,
有各州政府代管。如果州立法機關通過的失業救濟法得到聯邦
政府的認可,上述稅款的90%可以撥給州政府處理,但要求州
政府設立社會就業機構,負責管理這筆基金。盡管這種失業
救濟金沒有解決失業者的全部問題,但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困
難,使他們暫時度過短期失業難關。
按照社會保障法的規定,隻有退休金即老年保險金由聯邦
政府單獨掌管。這項法律的這一部分一般被稱為“社會保險”。
聯邦政府向企業主和工人同時課稅,籌措退休基金,以便每月
向符合條件的年逾65歲的老年人支付退休金。對工人和企業主
課稅的稅率,在1935年開征時都規定為1%,到1948年,勞資雙
方的負擔都提高到3%。每月退休金數額,最初規定為10-85美
元。
(4)評價
總體來說《社會保障法》是一個確立社會保障製度、規劃有
關保障項目、解決經濟安全問題的綜合性立法。雖然它存在不
少弊病,如缺乏全國的統一標準,各州經費分配不一,資助項
目由各州自行決定,但確立了美國聯邦政府在社會保障工作中
的主導地位,建立起以解決養老問題和失業問題等社會保險為
主體,以公共幫助為輔的保障模式。
三.美國社會保障製度主要內容
美國廣義的社會保障製度是由“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
兩部分組成的:其中,社會保險製度隻要包括老年及幸存者,
殘疾者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製度,而社會福利則是指
一係列對低收入階層和貧困社會成員進行救濟的項目。
1.美國的社會保險製度
美國的社會保險製度的主體包括老年及幸存者、殘疾者
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三個部分。除此之外,殘廢軍人
補助、鐵路工人退休保險和煤礦工人的費塵埃沉著病保險也
都屬於社會保險的範疇。
(1)老年人及幸存者保險。這是美國社會保障體係中財政
開支的部分。老年保險是聯邦政府負責舉辦的,投保人必須
足額交納社會保障稅,才有資格享受社會保障的退休津貼。並
且,按照美國的法律規定,個人從政府領取的社會保險金的數
額取決於投保人向政府交納的社會保險稅的數額。由於人們的
預期壽命的不斷延長及社會保障製度的財政危機,到2027年,
正常的退休年齡將改為67歲。幸存者和殘疾者保險都由聯邦政
府負責,對領取保障金的標準和條件做出了嚴格的規定。
(2)醫療保險。醫療保險是由老年醫療照顧和商業醫療保險
兩部分組成。
①老年醫療照顧是由聯邦政府舉辦,主要向65歲以上的老
年人、殘疾人以及腎功能衰竭者提供的醫療計劃,包括強製性
的住院保險和非強製性的補充醫療保險兩部分。住院保險以交
納社會保險工資稅為條件,投保人每年可以接受90天免費住院
治療和100天免費技術服務;補充醫療保險是自願參加的,用
於支付院外醫生診費、購買醫生指定的藥品和支付其他院外醫
療服務的費用。
②商業醫療保險是由商業保險公司舉辦,由雇主替雇員或
雇員本人購買的醫療保險,作為對雇員的一種福利,美國的私
營醫療保險大約90%是由雇主替雇員購買的。該保險在美國國
民醫療保障中占主導地位。
(3)失業保險。失業保險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舉辦的,
具體由州政府負責管理,目前已經涵蓋了97%的工資收入者。失
業保險的三個主要目的在於減輕失業者痛苦、阻止失業傳播和促
進主動就業。失業保險也以工資稅的形式來籌集資金,其大多數
州的失業保險工資稅全部由雇主來負擔。雇主的失業保險稅率各
不相同,解雇率越高,稅率也就越高;同時,聯邦法律規定失業
保險稅的稅基,即雇主應納失業保險稅的雇員年工資的最低額。
2.美國的社會福利製度
社會福利是指一係列針對低收入階層和貧困的社會成員提供
救助的項目。社會福利作為以商業保險為主的美國社會保險的補
充,已經成為美國社會保障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社會保險
共同支撐起獨具特色的美國社會保障製度。
美國的社會福利按照發放形式可以分為“現金福利”和“非現
金福利”兩類。前者主要包括“對未成年兒童家庭的援助”和“補
充性保障收入”兩個項目。後者主要由以下4類項目組成:醫療
救助、食品券兒童營養、住房補助。
(1)“現金福利”主要包括“對未成年兒童家庭的援助”
(AFDC)和“補充性保障收入”(SSI)兩個項目。
①“對未成年兒童家庭的援助”AFDC的對象主要是單親父母
家庭和處於失業狀態並在積極尋找工作的雙親俱全的家庭。
②“補充性保障收入”SSI項目是指援助貧困的65歲以上的
老年人、盲人或殘疾人而設立的社會保障項目。
(2)“非現金福利”主要由以下四類項目組成:醫療救助、
食品券、兒童營養、住房補助。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