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物流管理>> 資料信息

物流概念介紹(doc 53頁)

所屬分類:
物流管理
文件大小:
640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物流概念
物流概念介紹(doc 53頁)內容簡介
1. 1什麼是物流
“物的流通”(Physical Distribution)這一術語,在日本始見於1955年——1964年。1956年10月——11月,日本生產效益本部派“流通技術專門考察團”赴美考察。該考察團回國後,發表了《流通技術》(日本生產效益本部Productivity Report第33號)的考察報告。報告中首次將Physical Distribution譯為“物的流通”。而生產物流為人們廣泛使用則是在1964年——1965年。1964年通產省產業構造審議會流通部會,設立流通委員會。1965年1月內閣會議在所製訂的中期經濟計劃中,強調指出加速“物的流通”的現代化。1965年運輸省發表的《運輸白皮書》副題即為《近代化過程的物的流通》。這一時期“物的流通”受到極大的關注。
其後,“物的流通”簡稱為“物流”,它具有了更為廣泛的內涵。
1.1.1 流通的概念
關於“物流”,應首先從“流通”談起,而流通又離不開經濟活動。所謂經濟活動是一個生產和消費的總的體係,基本上由生產和消費兩種功能構成。而將其製造產品、創造價值的生產和使用產品的消費連接起來的即是“流通”。
亦即在生產與消費之間,存在著:
① 社會間隔(生產的人和消費的人不同)。
② 場所間隔(生產場所和消費場所不同)。
③ 時間間隔(生產時期和消費時期不同)。
原始社會是自給自足經濟,這些間隔很小。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種間隔也逐漸增大。正是流通將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這些社會的、場所的和時間的間隔聯係起來。溝通生產與消費之間社會間隔的是商業或貿易的流通(亦稱商流)。這種溝通,是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為所有權的轉讓架設橋梁,產生所有權的功效,例如買賣活動。
此外,聯結場所、時間間隔的則是物流(物的流通),是物品由生產者向消費者的轉移,創造場所性價值和時間性價值。如運輸和保管。
運輸聯結生產和消費,在產地和銷地之間架設橋梁,創造場所功效,如啤酒工廠生產啤酒,如果啤酒隻是存在於工廠的倉庫裏,則它的功能與價值絲毫沒有實現,隻有當需要啤酒的人把它買來飲用,才實現其功能和價值。同樣,也隻有把清涼的飲料,由山下運到山頂才能滋潤爬山人的喉嚨。
保管是聯結著生產和消費的時間間隔,也就是在生產時間和消費時間之間搭橋,創造時間功效。如我們的主食稻米,在秋天收獲卻在全年消費。為將集中生產的產品,逐漸地、平均地消費,就需要進行時間上的調整,這就是要把它們保存在倉庫裏的原因。另外如冷庫和冰箱,在酷暑的季節銷售較多,因而需要在夏季到來之前增加生產以滿足夏季的需要。
如上所述,流通就是通過買賣消除社會間隔;通過運輸消除場所間隔;通過保管來消除時間間隔,以實施所有權和物品的轉移。
1.1. 2商流與物流的關係
下麵我們來談談構成流通要素的商流與物流之間的關係。
有人認為商流是物流的上遊的概念。確實,物流不是先於商流存在的,而是有了買賣行為之後,才有物流。物流雖然隻是在商流確定之後實現買賣的具體行為,但如沒有物流,買賣行為也無法實現。從這一點來看,商流和物流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因此,在流通領域中,物流與商流應該同屬主要功能。
關於在流通領域中物流如何界定的問題。1965年5月統計審議會(流通統計部會)《關於改進物資流通消費統計工作的谘詢回複報告》中提出的流通體係,其中,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指社會資本。物流基礎設施指道路、鐵路、港口、機場、流通中心,而信息基礎設施則指通訊基地及通訊衛星等等。
作者認為在流通方麵關於物流的定位應按圖1-4來界定。
最近企業為提高物流效率,趨向於將商流與物流區分開業,即商物分離。“商物分離”是將物流設施及有關物流的功能從商業流通領域中分離出來,設置物流據點,集中處理若幹商業流通據點的物流業務。由於“商物分離”可以向物流據點大量運送商品補充庫存,又因為商品庫存較集中可以增多品種、減少庫存,提高配送效率。以使商業流通據點集中精力從事運營。
商物分,相反的概念是‘商物一致’,即商業流通據點同時設有商品倉庫開展物流業務。如果將商品放在車上各處兜售也可以說是‘商物一致’。
1.1. 3物流的定義
下麵讓我們看看關於物流的定義。不少學者為物流下過定義,作者認為,物流是為消除商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場所間隔和時間間隔的物理性經流活動。具體地說,包括運輸、保管、搬運、包裝、流通加工、信息活動等。由此可知物流不隻是物品的機械性流支,而是指經濟活動中流通的物理性側麵。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