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管理知識>> 資料信息

我國企業政策的演變管理問題(pdf 12頁)

所屬分類:
管理知識
文件大小:
47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國企, 企業政策, 管理問題
我國企業政策的演變管理問題(pdf 12頁)內容簡介
我國企業政策的演變管理問題內容提要:
計劃經濟時期的第三個階段是“文化大革命”階段。1966年發生的“文化大革命”持續10年,蔓延全國各個地區、各個部門,以“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為典型口號,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巨大破壞,使工業化進程頻繁動蕩,經濟發展的智力基礎、科技儲備大大削弱,人民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受到重創。1975年的人均國民收入273元,僅比“文革”前的1965年增加79元。70年代初,農村人民公社社員每年人均所得僅僅60多元,而且是“多年一貫製”。沒有鐵飯碗可端的農民最講實惠,農村社隊企業在“文革”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中許多企業成為改革開放後農村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成長的胚胎和種子。
此外,集體企業出現迅猛發展。1950-1952年,供銷合作社社員人數增加近5·4倍,股金增加近8·3倍。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小企業。在此期間,在大中城市開展了以打擊資產階級行賄、偷稅漏稅、盜騙國家財產、偷工減料、盜竊經濟情報為內容的“五反”運動,並於1952年決定在一切大中型企業中建立黨支部、加強黨的工作。在這場運動中堅持了對民族資產階級既團結又鬥爭的政策。這些舉措成為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重要一步,從而推動了國家的經濟建設。此後,明確提出了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利用、限製、改造的政策。
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分為初級形式和高級形式。初級形式就是實行收購、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等形式,統稱為“加工訂貨”,其特點是國營經濟在私營企業外部即市場上同其進行聯係與合作。1955年已有82%的私營企業接受了這種形勢的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高級形式就是實行公私合營,包括與個別私營企業的公私合營以及與全行業私營企業的公私合營,其特點是利用股份製這種財產組織形式深入到私營企業內部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5年在公私合營與私營企業的全部產值中,公私合營部分已占一半。1955年下半年農村合作化運動被批評為“小腳女人”後,城市的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出現高潮。京、津、滬等大城市以及山東、河南、四川等省出現了大規模的全行業的公私合營。實行公私合營的企業實際上已成為社會主義公有製企業。這個時期, 除了部分手工業個體戶和極個別情況外, 私營的中小企業已經基本上不複存在。1957 年, 在全國工業總產值當中, 私營企業僅占0.1% (1952 年為30.6%), 個體工業為0.8% (1952 年為20.6%)。(3)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