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18新利真人网 >> 激勵與溝通>> 資料信息

哲學思維與人文關懷(doc 39頁)

所屬分類:
激勵與溝通
文件大小:
245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哲學思維, 人文關懷
哲學思維與人文關懷(doc 39頁)內容簡介
台灣地區最新實施的所謂「九年一貫教育」,編有「藝術與人文〔1〕」的課本,其內容包括「人與大自然」、「人與神」及「人與群體」三個主題 。從這些主題來看,則上述課本所謂「人文」,在概念上是模糊不清的,吾人在此隻能猜想其所謂「人文」,可能是指「一切與人類相關的問題」。在新聞媒體上,吾人也常聽到所謂「人文與科技的對話」的議題,在這個議題中,「人文」不再是指「一切與人類相關的問題」,因為科技與人類的關係日益緊密,因而,這個議題中所謂的「人文」,可能是指「精神性」,這是相對於科技的「技術性」或「工具性」而言。事實上,在台灣近年來的流行觀念中,「人文」好像被視作與「科技」對立。於是,「人文關懷」便被理解為補救「非人性化」的科技文明之不足。提起史懷哲 ,台灣地區的人大抵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人道主義」是「人文主義」的另一譯名。說史懷哲是「人道主義者」,是說他犧牲自己的幸福生活,以忘我精神關懷他人。
由此可見,目前在台灣地區流行的所謂「人文主義」,其意義是斑駁及不清晰的,吾人不妨稱之為「通俗意義的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在漢語又譯作「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然而,若要了解人文精神,則首先必須認識何謂「人文」?及何故需要「人文」?在字源上說,歐洲語文的「人文主義」,乃與「人性」這個概念有關。後者不是出於希臘文,而是源自拉丁文“humanitas” ,這是英文“humanity”(人性)的字源。此外“humanitas”一字在文藝興時代也是意大利文“humanista”一字所本,後者乃「人文學者」之意。人們常把文藝複興視為人文主義的思潮。但是,「人文主義」一名可能到十九世紀初才出現。據說是在1808年,德國人尼堪馬(Niethammer)以德文Humanismus來論述古代經典在中等教育的地位。1859年,惠歌脫(George Voigt)出版一本討論文藝複興的書,名為《人文主義的第一個世紀》 。由此可見,「人文主義」這個名詞是十九世紀的產物。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