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品質管理>> spc統計>> 資料信息

統計過程控製培訓講義(ppt 110頁)

所屬分類:
spc統計
文件大小:
2056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統計過程控製, 控製培訓, 培訓講義
統計過程控製培訓講義(ppt 110頁)內容簡介

統計過程控製培訓講義目錄:
一、前言
二、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
三、控製圖的基本概念
四、計量值控製圖
五、計數值控製圖
六、控製圖的分析與判斷
七、過程能力分析
八、QC七種手法

統計過程控製培訓講義內容提要:
檢驗、控製與預防
1.1.1 社會化大生產產生之前,基本上處於手工業生產,手工業生產不可能出現管理。進入社會化大生產後,由於勞動力的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結合的形成與發展,管理和管理科學就隨之產生了。
(1) 檢驗 二十世紀初到四十年代出現的社會化大生產使產品的質量檢驗作為一道獨立的工序從製造中分離出來,出現了固定的檢驗機構和專職檢驗人員。他們的工作主要內容是進行產品的事後檢驗,控製結果,一旦出現不良品判定其返修或報廢。
(2) 控製與預防 應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生產過程的控製。基本思想是根據過程的情況,預測將來的趨勢與變化,從而進行過程控製,使過程在受控中進行,預防不良品的發生。所以說SPC的特征是控製過程,防患於未然。
傳統的生產模型:
這個模型反映出了傳統的生產模式,特征是控製結果。
檢驗的基本要求:
(1)檢驗要由專職人員組成的檢驗部門進行,專職人員必須訓練有素;
(2)要有相關的檢驗作業指導書;
(3)要有判定標準;
(4)要有保留一定期限的檢驗記錄。
檢驗與控製:
檢驗的缺陷
(1)投入高、成本高、經濟效益低
操作人員心理上形成對檢驗的依賴。檢驗投入的人力、物力越高,則成本越高,必然導致經濟效益低下。
(2)實效性差
檢驗不可能在產品形成過程中起到預控的作用,它隻能控製結果,往往是在轉入下一工序或出貨前做檢驗或測試。當檢出或測試出質量問題時,產品已被判為不合格品。
(3)檢驗的可靠性差
據統計70%的不良品沒有被檢出,而且不同的檢驗人員檢出的不合格品率也不同。
(4)檢驗無法反映規格標準的缺陷,不能提供給設計部門,設計 人員提高或降低規格標準的意見。
(5)最重要的是忽略了大部分質量問題來自高層人員(決策層、管理層)的管理和技術。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