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管理製度>> 資料信息

中國婚姻家庭製度範本(PPT 88頁)

所屬分類:
管理製度
文件大小:
7803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婚姻家庭, 製度範本
中國婚姻家庭製度範本(PPT 88頁)內容簡介
婚姻、家庭與親屬製度
鄭一省
四、婚姻類型
從世界範圍來看,人類的婚姻類型多種多樣,
概括起來主要有普通婚姻類型和特殊婚姻類型。
(一)普通婚姻類型
1、聘娶婚
—即男子以聘的程序而娶,女子以聘的程序而嫁的婚姻形式。
(1)聘的含義是什麼?
聘的含義是:
第一,父母之命
——父母對子女的婚姻具有決定權
聘娶婚成立的根本條件:是家長的同意
《孟子·滕文公》雲:
“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踰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第二,媒妁之言
媒妁就是兩家締結婚姻的中介人,即媒婆、月下老人、紅娘等。
《詩經》雲:“伐柯如何,非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諺語“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
唐代法律規定:“為婚之法,必有行媒”。
第三,非禮勿婚
——十分重視禮儀、聘約或聘財
古代婚姻重禮輕愛,強調“明媒正娶”
《大戴禮·盛德》雲:“凡淫亂生於男女無別,
夫婦無義。婚禮享聘者,所以別男女、明夫婦之道也”。
(2)聘娶婚的起源與發展
伏羲氏時開始有嫁娶之禮
《禮記·世本》載:“伏羲製嫁娶,以儷皮為禮”
《通鑒外記》卷一:“(太昊)正君臣父子夫婦之義…..製嫁娶,以儷皮為禮。”
“正夫婦之義”——標誌著群婚的結束
“以儷皮為禮”——聘禮的萌芽
西周時,聘娶婚在統治階級中流行起來
儷(鹿)皮改為絲帛和雁
《周禮》載:“凡天子娶妻,入幣純帛。”
西周時期後,聘禮已開始分等級,已成為“婚姻論財”的前導。
春秋戰國後,聘娶婚逐漸擴展到民間
《詩經·齊風·南山》雲: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明朝法令:“凡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無者從餘親主婚。”
隨著聘娶婚的盛行,聘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禮記·坊記》載,“男女無媒不交,無貝不相見”。
《唐律疏議》也規定:“聘禮先以聘財為信…..雖無許婚之書,但授聘財亦是。”
課題討論問題之一
聘娶婚中的聘禮(彩禮)具有什麼樣的的社會功能?
第一,女家付出了女兒,損失了勞動力,男家以聘財表示某種補償。
第二,男家付出了聘財,耗費了財力,一般不會輕易將媳婦趕出去。
第三,聘財多由父母承擔,可使父母控製兒子的婚姻。
2、掠奪婚
——又稱“搶婚”或“劫婚”
男子通過掠奪方式獲取女子為妻的一種野蠻的強製婚姻類型。
特征:
1、產生於母係氏族公社的夫從妻居向父係公社的妻從夫居過渡的時期;
2、父係氏族公社時期族外婚得以實現的基本形式之一

《易經·屯卦》雲:
“乘馬斑如,匪寇婚媾”
“乘馬斑如,泣血漣如”
《說文》載:
“禮,娶婦以昏時……故曰婚”
《儀禮·士昏禮》載迎親時的情況說:
“主人爵弁,纁裳緇袘,從者畢玄端,乘墨車,從車兩乘,執燭前馬。”
《禮記·曾子問》載: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
掠奪婚按性質及具體的掠奪方式或原因看,大致分為幾種形式:
第一,通過戰爭的掠奪
夏桀征伐有施氏而掠奪妹喜成婚
曹操攻鄴城而掠奪袁熙妻給曹丕成婚
元太祖征伐乃蠻亦難察漢而奪其妻成婚
第二,依靠權勢的掠奪
衛宣公和楚平王皆搶奪自己的兒媳成婚
三國吳孫搶奪馮純妻入宮封為左夫人
唐太宗搶奪兒媳壽王妃楊氏入宮封為貴妃
第三,因經濟原因的掠奪
因婚姻議財不諧而生
趙翼《陔餘叢考》載:
“村俗有以婚姻議財不諧而糾眾劫女成婚者,謂之搶親”。
第四,象征性的搶奪
這是一種特殊的婚姻禮儀
瑤族的“三逃三追”
雲南苗族的“明搶、暗搶”
四川彝族的“搏鬥”
傣族的“撒銅錢”
3、入贅婚
——又稱“招養婚”或“招婿婚”
特征:男家結婚後到女家居住的婚姻形式
原始社會從妻居服役婚的遺存與發展
人類為何要實現入贅婚?
舊時入贅婚的目的:
從女家來說,
一是缺乏男性繼承人,招婿是為了傳宗接代,繼承祭祀和家業;
二是缺乏勞動力,招婿是為了養老撫幼,維持家計和管理家產。
從男家來說,
一是家貧無力為子娶妻,借此為子成家;
二是貪圖女家富貴,將子讓給女家。
4、服役婚
——又稱“服務婚”
男子婚後在妻方勞動一段時期的婚姻形式
特征:產生於原始社會母係氏族向父係氏族的轉變時期
服役婚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服役婚產生的原因:
1、妻方父母不願意無償嫁女,以此補償妻方勞動力的損失;
2、對求婚的男子進行考驗和磨練。
服役婚起訖時間分為兩類:
一類是結婚以後開始服役,至約定時間為止;
二類是將服役分成婚前婚後兩個階段進行
每個民族服役婚的時間長短不一
5、表親婚
——原始社會族外婚的殘餘
表親婚分為兩類:
(1)平行從表婚
——又稱“直表婚”
—同姓同胞所生子女間結為夫妻的婚姻形式
“堂表婚”、“姨表婚”
(2)交錯表婚
——又稱“交表婚”或“姑舅表婚”
—異性同胞所生子女間結為夫妻的婚姻形式
“姑表婚”和“舅表婚”
——“姑舅表婚”
課堂討論問題之一
表親婚成立的依據是什麼?
表親婚成立的依據是:
一是親族間固有的感情基礎;
二是兄弟姊妹間在財產繼承上的某種關係;
三是古老的姑舅觀念,即認為舅家娶姑家女兒為媳是對當初姑的出嫁的一種賠償或互換。
姑舅表婚
——姑與舅的子女互為婚配,這是一種近親婚配方式。
世界上不少民族中一直認為,姑舅聯姻是“親上加親”,可以使本族的財產不外流。
姑舅表親的基本形式
(1)交錯姑舅表婚
即舅舅的獨生子可以優先娶姑家的女兒,而姑家的兒子也可以優先娶舅家的女兒,雙方機會均等。
(2)單向舅表婚
即姑家的兒子可以優先娶舅家女兒為妻。而舅家的兒子卻不能娶姑家的女子。
舅舅的兒子為何不能娶姑媽的女兒?
舅舅的兒子是不能娶姑媽的女兒的,這叫“血不倒流"。
——人們認為姑母和父親的血脈相同,娶姑家的姑娘為媳婦便是“回頭婚”。
中國南方俗語:“骨肉還鄉,家敗人亡”
(3)單向的姑表婚
-即舅家的兒子有優先娶姑家女兒為妻的權利。
土家族有句順口溜:“姑家女,伸手娶,舅舅要,隔河叫”。
姑舅表婚的特征:
1、姑舅表婚是亞血緣婚的遺留形式。
2、姑舅表婚是以父係與母係來劃分的
..............................
中國婚姻家庭製度範本(PPT 88頁)
Baidu
map